《齐民要术》复音词研究
作者: 郭象相  日期:2007-05-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句法构词 语法构词 复音词 构词方式 语音构词 
描述:汉语语言的发展具有双音化趋势,共时地研究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专书著作可以给历时的汉语史研究提供参考。《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学著作,由于其内容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给老百姓在这些方面做出指导和示范,所以它的语言较之同时期的其他文献著作更加贴近当时的口语,能够较为充分地反映出那个时期的语言面貌,因而颇具研究价值。 本文选择《齐民要术》中的复音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穷尽式“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其构词特点作了初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并作横纵两向比较,以期拾漏补遗,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些许可参证的资料。 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对《齐民要术》进行简单的介绍,阐明其研究价值,交代在研究中使用的方法手段,同时对其中复音词的情况进行概说,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 第二部分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齐民要术》中复音词的构词方式进行详实的统计和描写,揭示出该书复音词的特点。 第三部分为文章的结语部分。从五个方面,分横纵两向,总结概括《齐民要术》中复音词的特点及其在整个汉语史中的地位。
《齐民要术》副词研究
作者: 尹兰兰  日期:2007-05-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副词 双音 齐民要术 
描述:本文以北魏时期的农书《齐民要术》为语料研究对象,以传统词汇学、语言学史、现代语言学和语义学理论为指导,对该书的副词加以描写和分析。通过对其中某些副词现象作探讨,以期能够对《齐民要术》的副词面貌作一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而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帮助。全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定义副词,列出各家看法。本文统计出《齐民要术》中副词202个,对其进行分类,计算出各自所占比例,并总结出这些副词中源于上古的和中古汉语新生的(包括新词新义和新的语法功能),藉以观察《要术》副词的面貌及特点。从中可见副词的使用在中古汉语时期还是单音节副词占明显优势。但这一时期副词系统又以双音词的产生为主要标志和主要发展趋势。 第二章,通过例证说明《齐民要术》中副词的发展演变。全章又分八个小节,分别介绍每一副词的次类。每一小节中,又分别从新产生的副词、旧词新用、新的语法功能和源于上古汉语的副词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和分析,并总结出每一类副词基本的语法功能。旨在探求副词在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中古汉语时期的发展演变规律。 第三章,对《齐民要术》中双音节副词作总结性概括。复音副词大量产生是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特点。从构词方式上把双音副词分为联合、偏正、支配、重叠、重新分析复合式、附加式几个大类,并总结出双音副词的发展演变规律。 全文小结部分则是对上述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总结。希望能通过比较全面的了解《齐民要术》副词的基本语言面貌,为汉语副词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书研究材料。
汉唐间古农书的研究
作者: 孙颖  日期:2007-05-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农书 流传 农业 汉唐 
描述: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从两汉至隋唐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农学发展走上成熟道路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书数量显著增多,反映出汉唐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的方法和经验,标志着汉唐间农业的蓬勃发展。此时期的农书中许多科学原理应用至今仍然有效。本文针对汉唐间古农书作者、卷数、主要内容、存佚情况、版本进行研究,总结出古农书自身所拥有的特点和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汉唐间农书的概貌入手,分别概述两汉时期的农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书、隋唐时期的农书;其次以表格形式体现汉唐间农书的作者、成书时间、著录、存佚情况等;再次介绍汉唐间农书的流传情况,主要是对此时农书的各种刊本、辑本做尽量详尽的叙述;最后从农书看汉唐间的农业发展情况。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作者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对汉唐间农书进行较全面的整理,力求准确与真实,便于学者了解和使用,做进一步的研究。
社会史视角下的明清农书研究
作者: 康旭峰  日期:2006-06-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农书 经世致用 士人 社会史 明清 
描述:明清时期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农书编纂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明清农书不仅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而且其内容广博,涉及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并且对明清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明代中期以后,“经世致用”思潮风行;明末清初和清末出现了两次“西学东渐”的高潮;“农本”思想得到进一步强化;以科举考试制度为特征的精英教育与民间大众教育紧密结合;出版印刷业繁荣。所有的这些都成为了明清农书创作的有利条件,促成了明清时期农书创作高潮期的出现。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和封建王朝重农思想的影响,士人群体是明清农书的创作主体,而这其中,具有进士、举人等科举功名身份的各级官员和在野士大夫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以地方性农书为代表,明清农书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而明清时期普遍实行的地方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农学的交流。明清农书的创作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如明代农书的创作的高峰期是在嘉靖以后,而光绪朝则是清代农书创作的兴盛时期。这其中既有“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也有海外贸易的刺激,又有美洲新作物的推动。 借助于明清农书,明清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播在农书作者与农民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明清民间大众教育的繁荣使得广大农民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是农书在农民群体间传播的前提。由于明清时期出版印刷业发达,农书的价格并不是农书传播流布的重大障碍,而明清时期多元化的图书发行渠道也有利于农书的传播。明清时期的民间日用类书能有效地传播物候、农业生产知识。图说性质的农书因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故广受欢迎。明清农书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中西衣学的交流,扩大了中华农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 1 2
Rss订阅